本帖最后由 ヮ成熟、羙° 于 2014-10-9 21:32 编辑
蓬莱印象 文/荷叶 去蓬莱看看名阁,尝尝海鲜,吹吹海风,需驱车六、个小时。我们凌晨一点出发,路上还是有点堵车,上午九点多才到达蓬莱。 先到蓬莱阁振扬门,游抗倭都司府,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群,一进一进的房子,院子里有指示图,两边有文化的介绍,留下了历代抗倭名将的历史。建筑非常人性化,任何一所房子都可以继续前行,也可以从角门出来。 从都司府出来,左边上小桥去蓬莱阁,右边过门洞去八仙入海处。我们向右走,这里是一个大公园,北面是海,海里有许多小艇和船,可以驶到八仙渡,东面可以看到亭台楼阁一群建筑。八仙渡海雕像是石雕,很大,拍全了要离开一段距离,但旅客很多,很难不拍上别人。 从这里出来,向左过检票口,进蓬莱阁景区。看了普陀寺,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瞻仰了蓬莱人民所敬仰的各位神仙。最后来到蓬莱阁,这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于世的四大名楼之一。这是一个两层建筑,飞檐,红阁绿顶。门前两棵大树郁郁葱葱,阁上阁下,人满为患,我想给此阁拍张完整的照片,换了很多角度,都不成功。一层阁内是八仙壁画,二层里面是八仙桌旁醉态各异的八仙雕像。 下得阁来,不远处便是避风亭,门窗被海风吹得斑驳破旧,显得古朴厚重。门口一联:面北当风,力虽狂决不入开轩秉烛光固小竟常明,引得你不由地听导游讲明此亭为何临风而烛明的道理。原来是地理位置绝佳,风吹不进的缘故。站在里面,果然一丝风也感觉不到。 前面卧碑亭里的横卧石碑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卧碑正面刻着行草《题吴道子画》,背面刻的是苏东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最东面的日照楼很高,成为蓬莱阁的标志性建筑。 出来又凭票参观了古船博物馆,三官庙。 回福海渔家时,已三点多。老板到十字路口来接我们。稍事休息,四点多,和老板一起到市场上买海鲜。蛏子,扇贝,蛤蜊等贝类,每样都是十五元二斤,只有黄花鱼,皮皮虾二十块钱一斤,鲍鱼七元一只,个不太大。 回来后,老板请他岳母来帮忙做饭。我不会做海鲜,进厨房和老太太学习。老太太六十五岁,很健谈,见我似乎特别投缘,有问必答,毫无保留。 只见她把虾煮上,鲍鱼,贝类和螃蟹一起清蒸。吃时蘸一种自己调制的汁。汁中加姜汁、蒜泥、盐、味精、醋、香油。吃鲍鱼时,要在上面浇汁,汁是用蚝油,酱油再加点水调好。锅放底油,放入葱姜,烧出香味后,把葱姜推到一边,放入调好的汁,烧成粘稠状,用勺舀出,浇在鲍鱼上。 炒蛤蜊时,放葱、姜、盐、糖、辣椒、料酒、味精,盖上锅,直到烧熟为止。 烧蛏子汤先放水清煮,最后放香葱、盐、香油、味精调味即可。 红烧黄花鱼的做法很特别,先放适量油,爆香八角,放上葱姜、味精、白糖、酱油、醋、料酒、白酒、啤酒,烧成浓汁,将鱼整体放入,不切花刀。不时地用勺舀汁浇在上面,等汁收好时,加入不多的水,鱼还露着三分之一,等汁烧干时,鱼就做好了。 蒸得清香,煮得清淡,炒得香辣,烧得入味。我们赞不绝口,老太太也很开心。 饭后,我们步行十几分钟,到海边走了一圈。看到三三两两的蓬莱人也在蹓弯。一路上见大大小小的石头,每一块都是圆滚滚的,没有一点棱角,正如海边的人,说话很顺耳,没有一个人让人感到不舒服。 海风吹着海浪,有节奏地哗哗地拍击着海岸。觉着蓬莱人生活确实很美。远处的一只小船被从海上拉上来,想象着里面定然装满了海鲜。瞧,那位老先生坐在风平浪静地海边,呼吸着潮湿的空气,不知在想些什么。我走上去问:“老先生,您见过海市蜃楼吗?”“见过,不过我活了六十二岁,只见过四次。”“那是什么样子?”“整个海面上都是城市。”“是不是蓬莱的建筑被反射到海面上了?”“不是,有的建筑根本不是蓬莱的。”“那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海市蜃楼呢?”“通常是雨过天晴,出现在早晨或是傍晚。” 我在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下点雨吧。晚上听到细雨敲窗时,欣喜若狂。早上,竟然痴痴地跑到海边等日出,等海市。 虽然没有见到海市的运气,但烟雾弥漫的海面,还是很迷人的。 七点就离开蓬莱坐大船去游长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