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芹洲桑女 于 2013-3-30 11:21 编辑
画竹 品竹 爱竹
我曾给爸妈画过一幅“墨竹”:粗淡,细浓。错落的竹叶有三层,第一层叶子密而浓,第二层叶子淡而稀,第三层叶子不过三五片。以大竹为背景三小枝,直上直下,拨节而起,顶稍几片叶子活泼地透着灵气。爸妈说,这是我画的最好的一幅“竹”了。
爸和妈他们俩是中学的同学,三年的同学友谊让他们渡过了少年最美好的时光;不幸的是正当他们忙于高考而努力拼搏的时候,却让他们遇到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这场运动不但让他们失学,还让他们痛失饱读诗书兢兢兢业业为共和国的教育事业而勤辛工作的父亲。运动中期,他们还得整装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插队“闹革命”……他们走过的路曲折而漫长,几十年来虽没有赫赫惊人的功绩,却也有实实在在的成就;虽没有卓越的著作,却也有高深的学识;虽没有令人注目的荣耀,却也有令人尊敬的威望。追综他们的足迹可以觅到他们留在祖国大地上的财富,这就好比秋天里的硕果,结实累累而又默默无闻。
我从小就爱竹,但那时却不知竹是怎样生长的。我上幼稚园时,爸就开始教我写毛笔字,在写仿之前我总爱用手汗把笔管擦得亮亮的,这是我对竹的最初的好感。长大后,见识多了,知道竹子的应用范围很广:竹能做成各种的家庭用品、工艺制品、碾桨造纸;古代有竹简、竹帛、竹刻,还有器乐箫、笙等等全是竹子做的,所以我就更爱竹了。我常常喜欢静静地观赏竹子谦逊地伫立在公园的一隅,虽然它们没有千花万蕊那种璀璨绚丽,也不像芦苇那般纤细脆弱。它们挺拔着腰板虚心向上,不傲慢,不骄矜,不贪婪,不挂一丝暮气,不让人感到自己与众不同,从上到下朴实无华,我爱它们的,正是这种朴实无华能涂染人们心灵的高尚。 前几年我有机会去过闽北山区,看到了大片的竹林,和大量的竹制品。村庄在竹林的掩映之中,显得朝气蓬勃。村中有一草堂,四周围修竹万竿,把个草堂点缀得幽雅、清丽。我还走进那片竹林,真有一派“竿纵万条枪,叶垂千口剑”的气魄!这里种植着名竹百余种,色彩奇异,形态万千,更令我高兴的是看到了紫竹和湘妃竹。唐伯虎有一首题竹诗:“一林寒竹护山家/ 秋夜来听雨似麻/ 嘈杂欲疑蚕上叶/ 萧疏更比蟹爬沙”这首诗富于生活气息,把雨打竹叶的声音描绘得生动有趣。我一时兴起,画了竹的素描,并与竹合影,可以说是我对竹子的情感有了新的升腾吧。那段时间,竹子占据了我的心灵。
古往今来,画竹的画家很多,他们的境遇不同,格调和情趣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以画竹寄托思想感情,或表达凌云壮志,或比喻四时不改其本色,或象征纯洁坚贞,或抒发悲愤感伤。所以墨竹在画家们的心目中,尽管与梅、菊、兰合称为“四君子”,而竹更适合于含蓄地表现画家的心境。正所谓“数竿潇洒,得我真情”,自然就成为画家所喜欢的题材了。
我画竹,画下竹的朴实无华;我品竹,品味竹的高雅内涵;我爱竹,爱它们谦逊磊落和高尚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