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风 于 2013-6-18 02:42 编辑
“哎,新疆人!”过年回家第二天,邻居孩子结婚去吃酒席,刚走到门前,有人喊我。兴奋地一回头,老同学宝宝和永荣正冲我微笑着。三个从小玩大的伙伴顿时说说笑笑朝前走------ 放下书本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常年在外,回家见了老同学也是打个招呼各自都忙去了,难得有空聊聊。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喜庆的音乐、鞭炮声中,和众人喜庆的欢声笑语里,老同学能足膝相谈,别提有多高兴。看着彼此头上的白发、脸上日渐增多的皱纹,不由得感叹岁月催人老。也怀念起校园里的点点滴滴----- 那时,广播里播送评书《杨家将》。每天中午十二点半,我和好伙伴宝宝、永荣三颗脑袋,就聚在宝宝家那台木壳子的大收音机前,津津有味的听起说书人舌尖上的金戈铁马,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在教室里、上学路上,我们常常为评书中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争论不休。班上男生听评书的人也骤然增多,晚自习、早读时间成了同学们的评书讨论会。那时候男女生不说话,老师就把座位调整一下,爱说话的男生,身边就坐一个羞羞答答的女生。这样一来可憋死人了。时间长了,大家不能左右聊天可以前后吹牛,讨论在老师的打压下,照样进行着。 不久,李连杰的成名功夫片《少林寺》在镇上热播,那可是内地第一次播放功夫片。电影院放映几天都是场场爆满,其盛况空前是可想而知的。心里痒痒,纠缠了家人一个下午,也没要来两元钱的电影票钱,他们两人也一样。大家只好在一块交流电影海报上和道听途说的电影精彩片断。 没过多久,《少林寺》在大队戏楼放映。我们奔走相告才五毛钱票价。然而,只有宝宝向家里撒谎要了五毛钱。晚饭后,三人来到戏楼门前,看着人们纷纷买票进去,心里那个急呀,就别提有多难受。而且喇叭里不停地喊着:“香港彩色宽银幕武打片《少林寺》马上开演,请抓紧时间购票入场----” 我们到底没敢蒙混过关,戏楼院墙也不高,有几个人翻墙进去了,也互相帮忙爬到墙顶,里面看场人断喝一声“干啥呢!”赶紧下来跑开。加演片已经开始了,绕到戏楼后面什么也不顾了,翻墙进去,很快跑到电影场上,正要暗自庆幸,看场人跑来大声问“刚才谁翻墙进来!”,我们大气都不敢喘----- 《少林寺》精彩的打斗场面、浓郁的少林武术文化,以及弥漫全剧的侠骨柔情,深深打动着我们那一代少年的心。看完电影,在回家的路上还兴奋的比划着剧中人物漂亮的武术动作。放学回家合唱起《少林寺》主题曲,也感到浑身热血沸腾,一种英雄主义情结油然而生。渐渐地,校园里掀起了武术热,每天晚自习结束,好多男生在月光下的操场上,像模像样的互相比划着,嘻嘻哈哈很是热闹 宝宝和永荣从一个拳师哪儿学来蹲马步、二起跳、连环腿等武术动作,我就跟着他们在操场上每天早晚都认真地练起来。见过班主任打得一手干净利落的《小洪拳》,央求他教我们。学武术要从小练筋骨,那时我们已经大了,《小洪拳》里的几个劈腿动作根本无法完成,打出去的拳肯定走形,老师就教我们《太子洪拳》。一个月下来,永荣拳打得相当漂亮,见到要好的同学,比划几个招式,博得一片喝彩,挺过瘾的。 电影《峨眉飞盗》里的剧中人物飞跑起来,很轻松、潇洒地从高墙上一跃而过,我们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在操场边的围墙上也练起来。一个月后,个个都能一跃爬到近三米高的墙顶。那时真傻!总是在一个地方练,将那堵本来就脱落的土墙踩得惨不忍睹。早上跑操的全校师生,都莫名其妙的行注目礼----- 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上海滩》火爆播出,武术热更是如火如荼。镇上、校门口到处卖拳谱,什么《少林罗汉拳》、《少林醉拳》,少林寺真的成了我们那时人人向往的好地方。据说,一个中学生离家出走,徒步几百里到少林寺拜师学艺,可见当时少林热火到怎样的程度了。我们起早贪黑的苦练,也想将来做一个抱打不平的大侠,闯荡江湖。 走向社会后,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打工,都是靠辛勤的劳动立足,打打杀杀的生活根本与自己无缘。再说现在是法治社会,纵然学得一身过硬功夫,再大的不平事也容不得你大打出手的。人到中年了,工作、生活条件都好多了,身体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运动和锻炼才被我从记忆深处想起来,武术也被我重新理解。 好朋友们这么多年也都不容易:宝宝辍学后学过中医、当过兵,后来,夫妻到南方打工多年盖了房子,有点积蓄,在家养鸡种果树,如今儿子出去打工,日子也舒坦多了。永荣在西安上了几年班不划算,就在镇上扛起了水泥、白灰,搬运活一干就是十几年,女儿考上大学,同学还需努力!不过,如今也住上了高楼大厦,出门潇洒的一踩油门就绝尘而去----- 二十多年大梦一场,梦醒时分人生过了大半辈子,年少轻狂时的小插曲,只是多梦多雨季节里最美的记忆。酒席上,我们说的最多的是身边的变化、某某同学的近况,各自的家庭、儿女。在说笑声中彼此鼓励着、憧憬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