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尽夕起相思----”随着一年一度的中秋到来,那些关于中秋和明月的话题,也就纷沓而至.各大城市的节日气氛,在商家推波助澜的炒作下与日俱增,久违了的嫦娥奔月画面,琳琅新映入人们的眼帘.
这一切的一切,把人们的情感,带到中秋万家团圆,思亲怀远的境地。古往今来,形成了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月亮文化,给华夏文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出门在外想家了,自然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夜推门看见圆月,油然而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良好祝愿,还能联想到舞姿翩翩的嫦娥仙子,捣药的玉兔等等。古人大都过着夫唱妇随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一家人朝夕相处,合合美美,中秋节的内涵,只是一种长空飘桂香,人间送祝福的花好月圆之夜。
如今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中秋本该万家团圆,实际却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无奈。现在社会节奏快中加快,传统的自然经济,.早都无法满足于当今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而,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入城里打工,家里留守的老人、孩子,或妇女,就成了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梦中最牵挂的家。在这应该是人月共团圆的中秋夜,他们不可能都能回家看看。电话、网络,才是万里关山外的故乡和他乡,彼此问候,互道珍重唯一的心灵安慰。记得那年在广东过中秋,厂里的晚会结束已经十二点了,七八个手机继续向家里拨,一个也打不通___这是多么无奈的事呀!
现在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常回家看看”都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还记得有一年中秋,在南方的电话亭前,听到一对年轻夫妇和父母聊过之后,那边传来一阵孩子稚嫩的声音:“妈妈,过节了,你和爸爸咋还不回来”
“乖,听奶奶的话不要闹,妈妈过年回来买好多玩具给你-----”年轻的母亲强忍泪水说,那边的孩子还在哭着、闹着。小两口不停地连哄带骗,听的人好心酸。还有那些正上学的孩子,父母出远门,爷爷奶奶年龄大,大都只能关心他们的温饱和平安,孩子的发育成长和学业就力不从心了。有时还要孩子帮着干一些家务活。幼小的心灵,就体味到生活的艰辛。甚至荒废了学业。所谓经济上去了,教育下来了。
那些留守老人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他们年龄大、好多体弱多病,行动也不方便,还要守着空荡荡的家。照顾小孙子的方方面面。晚年的生活、心理都蒙上了凄风苦雨,中秋只是儿女的电话问候与安慰,就这也会开心好几天呢!家里的热闹,还要等到几个月后的春节哩!这中秋倒是淡淡喜悦淡淡愁---- 因这样那样原因留守的妇女,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顾家的同时,利用农忙间隙还要就地打工,补贴家用,其中身心的疲惫是可想而知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倍感人隔千里路遥遥,一种相思两处愁,而人在异乡为异客打拼的那个他,和天南地北的打工人聚在一起,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今夜在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余,深深体会到“月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的万古愁和怨! 现代人以精神的浮躁、情感的困惑和失落,换取了物质生活的充裕,却活得并不快乐,究其原因,不是得到的少,而是计较的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清苦的,却是安贫乐道,尽享天伦。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管是沧海变桑田,人间变了几回天,那一轮中秋的皎皎明月,每年都如约而来,辉映着千家万户,把天长地久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洒满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