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云驛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自由飞翔
查看: 6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楼散文】浅谈“常回家看看”入法

[复制链接]

8

主题

10

听众

280

积分

VIP

Rank: 6Rank: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09:19:31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是人心之事儿,靠社会制度保障,实则凸显了两层悲哀:一.整个社会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以为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来自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缺失可以用制度来解决;二.把孝和善等这些伦理价值用制度做规定,实则说明了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缺乏最基本的人性理想。百合关注的这个问题,我也在关注,从哲学角度来讲,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变迁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渐激化的社会矛盾,加之对在历史中遗留下来的老问题的漠视,导致当下中国人的精神深处是无家可归的,整个社会仅有一种话语,即利益的话语。这一点也反映在老人和子女的关系之上,两代人之间普遍冷漠和隔阂,甚至在家庭内部,除了利益意识之外别无其他,这便从根部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关怀以及个人在伦理情感之中的安宁感消解掉了。家不再是归宿,个人在物质福利的无限追逐中逐渐变得麻木。从大的社会生活角度来讲,中国城市化、一孩儿化等所导致的精神问题逐渐显现,老年人是传统的伦理情感意识,普遍容易感受到孤独、冷漠,年轻人则更多地迷失在麻木的个人主义意识中(自私、欲望、不安),因此缺乏对老年人情感和精神的慰藉意识。一孩化、城市化等使中国人从传统的大家庭中走出来,但是他们的精神并未适应这种剧烈的变迁,这也导致了两种问题:一.老年人身边无人,传统的情感慰藉方式失效,新的情感慰藉方式尚未形成;二.年轻人的婚恋工作,虽然有利益话语及现实的物质满足做保障,但从精神深处来讲,不论是婚姻还是工作,实则是缺乏人性根基的,因此便出现了种种精神问题(离婚、情感认同模糊、利益婚姻;频换工作、无趣味工作、工作异化)。......
老人的权益问题主要由四个方面产生:精神;社会、个人、子女。
欣赏百合佳作。
思想的视野要宽,要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心云驛站   

GMT+8, 2024-5-5 10:38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